工程,项目,工程管理,项目管理,国际工程,项目经理,房地产,融资,可行性研究,总承包,信息化,代建制,招投标,设计管理,进度,成本,风险,质量,概预算,造价,合同管理,施工组织,监理,工程咨询,保险,劳务,FIDIC,索赔,BOT,PPP,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,关注工程的策划,建设与运营。 工程,项目,工程管理,项目管理,国际工程,项目经理,房地产,融资,可行性研究,总承包,信息化,代建制,招投标,设计管理,进度,成本,风险,质量,概预算,造价,合同管理,施工组织,监理,工程咨询,保险,劳务,FIDIC,索赔,BOT,PPP,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,关注工程的策划,建设与运营。
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  
国际工程分包管理模式变革在即
作者:佚名  文章来源:互联网  点击数  更新时间:2009/5/7 13:59:10  文章录入:21cpmzhang  责任编辑:21cpmzhang

报价的处理,避免可能造成的合同损失。例如:刚果(金)BK路项目的合同清单中,关于石方数量非常少,不到10000方。投标前考察完现场后,认为现场石方量要达到60000方,承包商在做标时考虑到了这一点,将石方开挖的单价做得稍高一点。而在分包谈判时,对于石方的报价有所控制,使投标中的单项收益提高,投标效益明显。



  合同管理。分包合同管理,所要体现的是对分包商的全过程控制。从笔者所经历的问题来看,对分包商的管理重点要体现在“引进---管理---指导---服务”等方面。承包商要建立以项目总经济师牵头的管理部门,该部门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作好对分包商的引进、管理、指导、服务工作。

  引进。引进合适的分包队伍是工程分包的良好开端,要尽可能全面考察分包商的装备能力、管理能力、技术水平、财务状况等,作到心中有数。

  管理。对分包商的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,绝不是分而不管,以包带管。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随时掌控分包商的施工安排,设备状况,人员选派、调整,当地雇员管理,与监理的关系等等。如:施工安排需要服从于总体施工计划;人员的选派和调整需报送项目经理部审批;;当地雇员的录用和解雇要报送经理部把关,不得违背当地《劳动法》;设备选型要保证施工需要,同时储备一定数量的配件;对外联系由经理部统一负责等,以确保项目管理一盘棋。

  指导。《分包合同》以及《施工规范》是双方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依据。依照合同规范要严把“工期、进度、质量、成本、安全、环保”关,这是双方共同努力必须实现的目标,也是合同本身的要求。不仅要把承包商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灌输其中,还要加强对分包商人员的管理技能、管理方法、良好作风、良好对外形象等方面的培养指导。无论是FIDIC条款的监理程序,还是承包商的管理要求,都要灌输给分包商,通过针对性的工作指导,提高分包商的施工管理水平。

  服务。承包商和分包商的关系应该是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、合作双赢的关系。除了引进、指导、管理外,还要注重服务工作,主要是内、外关系的协调与重要难题的解决等。针对有的项目不止一个分包商的情况,在加强对外关系协调的同时,更要加强内部的协调。此外,人员的外派、设备物资的出口等,也需要承包商做大量的服务工作。实践证明,内部协调到位,外部与监理关系处理得当是搞好项目管理的关健。在这方面,埃塞SERDO项目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。该项目引进了两个道路施工分包商,进行划段施工。由于承包商定期召开协调会,帮助解决问题,体现了管理、指导下的良好服务,确保了前期工程的顺利进展。

  国际分包管理中注意和防范的主要问题

  分包商追求施工质量的意识欠佳。国际工程建设中,分包商在材料方面曾存在以次充好,施工中偷工减料等现象;工程质量不符合技术规范、设计文件要求的事件也屡有发生。对此,要求签订合同时必须明确双方的职责,以遵守施工规范和条款为前提,达到监理满意为标准。对发生质量问题的工序、工段,要坚持不予验收、不予计量,用经济手段管理施工,直到返工达到监理的要求为止。

  分包商的施工管理往往局限性较大。作为承包商考虑更多的是全局性和系统性,但从分包商角度来说,更多的是关注自身利益,特别是国外项目分包商,往往为了个体的需要而忽略项目施工管理的系统性,从而造成项目总体利益受损并影响到分包商自己。例如:刚果(金)BK路项目分包商,施工时曾一度没有把涵管和路基的施工有机结合,造成了雨季期间道路排水不畅,道路泥泞不堪,总体施工进度严重受阻。由于分包商的目光短浅,只顾进度,导致了整个工程雨季受损。

  分包商在设备投入上考虑不周。众所周知,国外施工与国内区别很大,特别是在设备的运送上,有时国内设备运到目的地少则半月,多则数月,期间受制约的方面很多,一旦延误必将造成工期的延误。此外,一些分包商设备投入等级偏低,故障率高,配件供应不足,影响施工进度,严重的将延误工期。为此,在分包商的设备选型、配件订购和运送方面,承包商要加强指导。尤其是设备的配套性,关键设备的完好率,配件的足额供应等,要作到早提醒,早把关,防患于未然。

  总之,采用“公司委派代表加属地化管理”的模式是国际工程中成功企业的通用方式,借鉴其经验,建立并拥有一定数量的专业分包商队伍,共同参与国际化竞争,是新形势下国际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。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,国际工程项目的业主变得越来越专业化,对质量和进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。

上一页  [1] [2] [3]  下一页

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